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

談「台灣不欠電馬英九欠人電」

李明宣

(本文為熱心讀者投書照刊,不代表本刊物正式立場)

3月9日下午三點鐘左右我運動路經市民廣場,正好有機會目堵廢核遊行在該處集合出發。經過草悟道前,聽到一台宣傳車的喇叭放送一段演講詞:「台灣不欠電,馬英久欠人電!」接著,遊行民眾鼓譟叫好。

抗爭、集會、遊行,在台灣往往都有濃厚的表演成份;而包括媒體、參與民眾、駐足旁觀的人士及來來往往之行人、駕駛與乘客、都是觀眾。「台灣不欠電,馬英久欠人電!」就是一段頗有感染力之表演性宣傳詞;然而卻也不能不指出,這樣的煽動語句對公共理性與公共智能之培育會造成負面的影響。

前述的宣傳詞,可以說,在抗爭、集會、遊行是必然會產生;但若同樣的話術用在公開辯論場上,將因引來觀眾反感,並遭輿論圍剿。

與抗爭、集會、遊行、大型造勢活動相較;或者與廣告相較;能拿上辯論台的言詞必須合邏輯,能夠以理服人。任何煽動、民粹、非理性的言詞在辯論台上都須要謹慎的節制。

民主社會中的對話必須如在辯論台一般;以情緒性的言詞動員與操弄群眾,讓民眾失去理性判斷能力,被衝動所支配,事實上是一種反民主。民主應該是要讓人民盡可能在自主理性思考的環境、條件及氛圍下,進行集體的交流、溝通、討論、爭辯,作出決定,在這樣的基礎下發展公共理性、公共智能。唯有在這樣的環境下,才有可能培養出民主討論、和不同意見進行對話,理性說服的胸懷與素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