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

在凋零的農村遇見活力社區


在凋零的農村遇見活力社區

溪頂社區發展協會參訪報導


文 / 吳松霖

前言

    雲林縣台西鄉溪頂社區發展協會,打破農村日漸凋零的景象,農村老人們共同打造活力十足的公共生活,也為自己帶來意外的生命變革!在這裡,原本自閉症的獨居老人變身成活躍志工、不會走路的阿婆開始唱歌跳舞還四處比賽、不識字的瘖啞獨居身心障礙者熱心接待訪客、原本足不出戶的阿姨阿婆變成最熱心的志工媽媽、年長者開始擺脫藥物身體比誰都健康、子女離鄉的大叔大伯更找到了人生的目標。


在農村裡的意外發現

    在鄙視農業的經濟發展路線下,台灣各地農村無不面臨人口外移、落寞凋零的困境,這些景象在雲林沿海的農業鄉村更是舉目皆是,凡是有機會實地走訪的人,總不勝欷噓。然而,最近<自從六輕來了>電子報團隊卻在日漸凋零的農村,意外發現一個活力十足的社區。

    日前<自從六輕來了>電子報團隊於各村巡迴舉辦『反六輕毒石灰社區說明會』而來到了台西鄉溪頂村社區發展協會,在還沒踏入巷口前,熱鬧的交談聲便十分引人好奇,在實地參與了社區活動後,不僅社區村民的熱情與活力令人驚豔,更讓我們看到農村公共生活與村民生命變革的進行式!




每天早上都有社區村民、老人準時來上課




 樂齡學習、社區共餐

    在溪頂社區,每天早上都有社區村民、老人準時來上課,少則四、五十人,多則上百人,課程多元豐富,除了歌唱、舞蹈、烹飪、勞作、陶笛等才藝課程,還有用藥安全、終生安全、高齡心裡、祖孫代間教育等生命課程,此外,社區為了實踐樂齡學習的精神,還為老人家開設電腦班、志工培訓等研習課程,溪頂社區不僅將老人家從『被照顧者』、『被擔憂者』的身份解放出來,更印證了老人家無窮的學習能力與社會實踐力。




社區共食兩年多來不曾間斷

    溪頂社區的另一個特色是每日共餐,每週一到五中午,家家老小都會齊聚在協會共進午餐,熱絡的交談聲兩年多來不曾間斷。但問及經費從何而來,在廚房忙進忙出的志工媽媽則大聲回答:『有啥就吃啥,攏是簡單炒啦!』走進廚房看到滿地的食物才恍然大悟,原來農村地區什麼都缺,唯獨蔬菜五穀都不缺,社區共餐全靠大家貢獻糧食,再加上村民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,在協會裡忙進忙出的每個人,通通都是志工,而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看到老人家生活如此豐富,就算心力上無法幫忙,也願意捐錢贊助,大家都不願讓這難得的社區運作中斷。




樂齡學習應證了老人家無窮的學習潛力


志工參與、生命變革

    溪頂社區最令人感動之處在於志工們無私的奉獻,每個人出錢出力不曾怨言。每天早上幫大家量血壓的吳作大伯,一發現有人血壓異常,親自送醫院,若有人有一陣子沒來量,還到府關心。阿姨們笑著說這都是為了自己,不能說是奉獻,志工參與的收穫才是無法估量。

    固定的志工班底懿瑜大姊說:『你看那位在擦桌子的阿伯,他以前自閉症非常嚴重,都躲在家裡、脾氣常失控,但自從來協會當志工後,每天一定自動來收拾、打掃,三不五時還用有限的收入買東西給大家。』而每天來打掃的淑瑛大姊,以前也是足不出戶;春滿阿姨在家裡幾乎是不煮飯的人,現在是社區廚房的主廚;在一旁切菜的阿姨們談笑風生,開心的表示:『來做志工會讓自己變年輕,每天都很忙,根本沒時間變老。』這句幽默的話語充滿智慧,社區豐富的活動不只讓大家有精神寄託,也找到人生的目標。

    還有一位以前每天吃安眠藥的阿姨,現在每天晚上倒頭就睡,身體比誰都健康,她深有體悟地說:『如果成天都只能窩在家裡,再健康的人也會毛病一大堆,但自從有了社區協會,連一位原本不會走路的阿嬤,現在都會唱歌跳舞了!』




志工參與改變了這裡每個人的生命

公共生活、老幼共學

    在溪頂社區,營造出的是一種公共生活的老幼共學,由於社區的公共參與,每個人在不知不覺中都在不斷成長。為了討論隔天的『包粽子送愛心給獨居老人活動』,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,在這裡聽不到老人家推辭:『我們不會、我們不懂』,反而大家都在學習發表意見、傾聽意見、尊重意見、民主討論,每個人都是協會與社區的主體。



這裡每個人都是協會與社區的主體

    事實上,溪頂社區不只是大人們的天地,小孩子們也找到玩耍的空間,由協會理事長林松男老師帶領的夜光天使,每天傍晚義務為孩子們課後輔導,至今已持續六年多。而平時孩子們也在協會找到了共同的玩伴,一起唱歌跳舞,大家不再死守著家裡的電視電腦,溪頂社區讓人看到老幼共學的難得景象。



小朋友放學後相邀到協會跳舞

    在溪頂社區,有著說不完的故事,村裡的人都因為社區活動不斷改變,來到這裡,你甚至可以看到不識字的瘖啞、獨居身心障礙者,大方熱心地招呼客人,這裡的每個畫面都令人感動,有機會,一定要親自來走一遭,這裡的成功經驗,需要複製到更多農村裡的更多社區!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