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

【讀者投書】反六輕?反政府?反媒體?議題背後的議題


作者:王之恩(雲科大建築系學生)

     夠過這次反六輕的南風攝影展策展計畫,我更深入的體會到"社會"的組成,關於人與人之間、人與事之間、政治與生活之間、媒體與政治之間的影響與錯種複雜的關係。當一件事情發生,不合理之處絕對不會只有事情的本身。就如同食安問題不會只是食物本身的問題;黑箱服貿不會只是只有關於服貿的影響;太陽花學運不是只關乎學生的意識抬頭;反核四更不是只牽涉到蓋與不蓋。而六輕也正是一個很好的寫照。

  隨著策展期間關注各種新聞媒體,我發現人們常常被媒體帶風向、被政府濫用法規來胡說八道、空洞的承諾矇騙,失去了客觀的判斷。「生活離不開政治,而六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」,所以當我們需要導正一件正迫害我們的生活的事情時,所要花的力氣絕對不是辦個常設展,邀請記者會而已,那是一件需要有將台灣翻過來的決心與氣魄。

  所以我對"反六輕"這件事情的看法倒不是 pm2.5 影響人體多少、影響土地多少、多可怕,那些都是科學的事實。我在意的是當社會出問題,有哪些東西在"真正"的破壞社會,而我們該怎麼辦?
  
【執行的過程與遇到困難的觀察】

  從發題開始,我發現雖然老師一開始的期末展覽規定是以組為單位而分散的,希望大家能夠練習、操作。但當議題下來,喚起人們的意識的時候。從一開始大家分頭想主題與展覽方式,慢慢的開始很自發的互相合作,思考怎麼樣提高影響力,凝結大家的力量。

  這讓真的我非常非常感動,就像太陽花學運,沒有人逼、沒有人規定,人們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凝結起來了。我們反六輕的展覽也變成了一系列、有主題、有明確目標的運動,我開始發現人與人之間連結的力量,與一股連結人的動力來源。

  但就像我再前一段所提到的,需要翻轉需要龐大力量,我們帶著極高的目標,雖然有著反六輕的團隊協助我們,但在組織上與整個發想、籌備的完整度、我們團隊的專業度、與各單位的協調等等,似乎不太能承受的住我們的目標,導致我覺得到後期實踐的過程中,和當初的發想有些落差。

  但不論結果如何,在這個過程中我獲得了觀察社會的經驗、與人合作策展的經驗、協調的經驗,而這些經驗似乎讓我對"我們能做什麼?"的這個問題有了點答案,面對生病的社會,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三件:

1.     停止無謂的跟風、留言,不隨雞起舞。
2.     尋找客觀、科學的資料,提高自己對議題的專業度,站穩腳步。
3.     投身其中,為正義發聲、出力、奮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